找到相关内容1646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

    对其礼仪有更深入、直观的了解。  上卷收有七篇:即(1)敬本教兴、(2)济时护法、(3)因机立仪、(4)乘心行事、(5)寄缘真俗、(6)引教征迹、(7)约时科节。  下卷收三篇:即(8)威仪有序、(9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873472.html
  •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

    词的关联中才能明确其含义,类似的理论在现代语义学中被称为“语境原则”。伐拉呵利相信若无名言,则不能形成任何心象,因而在他看来,那种独立于语言、无规定性的纯粹直观是不可能的。后来佛教倡导新因明的大论师陈...卷二本曰:“共相者,若法体性言说所及,假智所缘,是为共相;若法自体唯证量智知,言说不及,是自相。”护法的有相唯识以直观相(即自相)为第一性存在(现量所得之胜义境),是诸法之本然真理,而(世俗之)普遍...

    吴学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873551.html
  • 西藏唐卡的宗教本怀

    奉命绘制七十九幅医用唐卡  「四部医典」的脏腑解剖图,他走入天葬场,直观死尸内脏。传统藏  画尸林,一向心脏画在胸部正中,心尖朝上,丹增根据实际观察所得  ,欲改画「心尖朝下」,主事者认  图九 西藏...

    葛婉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1373985.html
  • 再论《妙法莲华经》之“十如是”译文

    「有报法,有果法」;[52][53] 又卷36说「业色果色,业色报色,果色报色」,[53][54] 得知二字确实是殊别的概念。卷32「九种法」段说「上如」灭去一切观法,直观诸法实相,此处则说能通达诸法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074004.html
  • 玄妙镜(2)

    ,所以修心地法门有两条途径: 一、直观法界性,无形无相,无念无虑,明空不二,平等普遍,能生万法。华严经说:作如斯观想,得如斯显现。由此更进,思维以种种方法,救度如母有情,令出苦海,长登彼岸。...即自心,自心犹如晴空,不生不灭……,坚忍不拔,恒常如斯安住自心,即得解脱轮回,常登彼岸。 希望恐惧二心齐泯,佛性现前 直观自性本体,一切尘相心念,不起分别,天堂地狱,不欣不厌,佛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5.html
  • 造菩萨的人格 做生活的大丈夫

    自身的无知。就美而言,般若智慧是一种超功利的纯粹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,它能够打破功利习惯的束缚,直观整个宇宙生命的本真的状态。平时我们总是用功利的眼光看世界,总喜欢用对象性思维来肢解事物,很少把大自然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776616.html
  • 周昌乐:试论禅宗空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能力

    引起了对宇宙是一个可直观想象的和可知的秩序这一假设的疑问。世界的本质开始变得难以描述。”([2],p. 74)这样就迫使那些探寻世界本质的西方科学家开始转向东方,他们开始从东方古老的哲学思想中深化对世界...

    周昌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6.html
  • 敦煌僧尼与寺院常住财产的关系

    什物的名目和数量,却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当时寺院所拥有的各类常住什物的一般情况。为便于读者直观了解敦煌各寺院主要的常用常住什物的数量,笔者在基础上对比较多见的常住什物以物品为类分类合计,因“龙兴寺二”未...

    郝春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4278779.html
  • 阿字观用心口诀浅释

    所谓望者,即守鼻柱也。鼻柱,即鼻端也。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云:住意于鼻端微细金刚大柱,即指此也。赖瑜阿阇梨曰:初心行者,难直观内心;故当鼻端之程,假观圆明也。   舌附腭,息自静也。腰不反不伏。直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1879586.html
  • 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

    禅宗固然常常背离常规思维的形式,但也不能简单认为它即是一种“直观思维”,它不但有一种“道”的辩证,更是有意要跳出概念的框架而达到一种智慧的境界。概言之,“茶禅一味”是一种智慧的境界。   江西的黄龙...

    赖功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2081413.html